close
 

中國古代流行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標準來界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請問現今這種觀念是否能存在於台灣,請舉例說明?
又你認為界定一個人的價值應用什麼標準?
------------------------------------------------------------
這是題目,很適合現今高中職五專生被壓力壓喘不過氣還要作的爛題目。
------------------------------------------------------------
這是心得,反正我無聊所以就來寫一下吧
------------------------------------------------------------
現在這個觀念似乎已經隨著時代的轉變不適用
畢竟也有許多實例去證明了學歷並不是唯一
各行各業都有出頭的機會,
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
籃球打得好,麥克喬登出頭
高爾夫打得好,老虎伍茲出類
戲拍的好,史蒂芬史蒂柏拔萃
歌仔戲演得好,孫翠鳳揚名
不一定要像李遠哲那樣學術研究才會出人頭地,
企業經營得好,像王永慶..張忠謀..照樣也是家喻戶曉。
多元的社會,當然必須要擁有多元的智慧。
所謂多元的智慧
相當然爾當然也包括了
,,,

能夠掌握社會動態形向
知道現今市場的需求亦能夠攀爬上所謂的上流社會
但是事實上能擁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多
所以學歷其實還是佔有頗大的優勢
你有能力沒有學歷
那麼公司讓你展現能力的機會就變的渺小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這句話的由來事實上是宋朝那
個年代,朝廷為了防止武官專橫跋扈,
十分重用文官。自太祖以來直至仁宗
,
這個國策絲毫未加改變。
儘管隨著人們口中的時代的變遷
但是到了2005年的今天
事實上這個觀念並沒有消退許多
就像現在教育改革時最先想到的就是開放大學
讓人人都有大學念;而大學生畢業後的失業
就如銀行的逾放一樣還沒解決第一年的
第二年的又滾滾襲來。
現今這種觀念是否能存在於台灣?
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是否能存在於台灣
而事實上它就是存在著。

偉大父母親為了孩子,所謂的主人翁的將來
無不是焦頭爛額的拼死拼活也要錚錢
讓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以方便日後出社會所需
文憑文憑大家都說是廢紙
可是每個人還不是都很注重這張廢紙
界定一個人的標準因該不只是這樣的啊

但是憂心台灣教育體系的有心人士
就像手無傅雞之力一樣
頂多上報抒發自己的心聲
也不能改變整個動向?
反之亦然,今日打的這些心得也是一樣。
不管今日扮演台灣的決策者是誰,
又或是哪個黨籍,
只希望能夠帶領台灣爬升
而不是在原地轉圈圈,
拿一些數字報表來騙自己,騙國人,
我們有在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shington 的頭像
    washington

    選擇 只是強者虛構來欺騙弱者的幻影

    washing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